播音主持藝考:這幾項內容你知道嗎
發(fā)布時間:2021-04-16一要:養(yǎng)成科學的用聲和護嗓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聲帶對于有聲藝術從業(yè)者來說,是樹之根、水之源。通過入學測評的同學,都是幸運的擁有了一個“好嗓子”的“準播音生”,保護好自己的“飯碗”是小心機,也是大智慧。不要大喊大叫,青春年華活力四射,高聲呼喊和失聲大叫也常在這年紀難以控制,但“白嗓”大喊大叫會對聲帶造成不小的傷害,長時間會影響音質和音色。飲食不要冷熱交替 少吃辣 不要熬夜。
二要:養(yǎng)成看聽聞、聽新聞的習慣
新聞播報常被認為是播音主持專業(yè)同學的看家本領,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常常在新聞的播讀水平中可見一斑。大多學生在學習播音前,由于學業(yè)壓力種種原因,在生活中嘗嘗“兩耳不聞窗外事”,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以及廣播新聞節(jié)目了解甚少,很少聽,自然缺乏必要的新聞語感,而這種語感的培養(yǎng),嘗嘗需要量的積累,要聽過大量的練習“磨耳朵”。在2018年藝考中,來自北京中藝縱橫藝術教育的佟瑤同學在12400人中脫穎而出,獲得南京藝術學院全國第一名,同時斬獲吉林大學北京市第一名、重慶大學北京市第二名、高分通過河海大學,通過浙江傳媒學院多個專業(yè)。其中,佟瑤同學的過關秘笈之一就是平時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對新聞比較敏感,功夫用在了平時,藝考時的爆發(fā)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因此,把功夫下在前面,可讓讓孩子在之后的專業(yè)學習中更加從容。
三要:評述意識和表達習慣要培養(yǎng)
即興評述和模式主持是播音藝考中的必考科目,也讓很多同學感到頭疼。許多同學拿到指定題目后,就變成了“悶葫蘆”,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和日常習慣不無關系。播音主持初學者應盡可能地讓自己成為生活中的“話嘮”,對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新聞中的奇聞異事。微博上的話題熱點(非明星花邊)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據(jù),盡可能地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