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導師之路很艱難,要擦亮眼睛
發(fā)布時間:2021-04-23這類導師統(tǒng)稱為“三不”導師:不教、不帶、找不著。讀研期間只能見兩面,入學的時候和畢業(yè)的時候。大多數時間,百度和谷歌才是真正的老師。
跟著這一類的導師,學不太到知識,也獲得不了太大的成長。學術水平的提升和研究成果的產出,七分靠努力,三分靠天意。
不過,這一類導師也是有優(yōu)點的。那就是學生想干嘛就干嘛,研究生生活有大把的自由時間,可以瀟灑看世界,也可以盡早開始職業(yè)規(guī)劃,為研究生畢業(yè)后就業(yè)多做積累。但是如果有學術熱忱,或者有讀博的打算的話,在選擇導師的時候,這類坑還是盡量避開的好。
總結一下特征就是,會不斷push自己的學生,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在能力差、研究不認真、態(tài)度不端正等方面。導師對學生的不斷打壓和貶低,會導致學生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嚴重者則會罹患抑郁癥。“搶一作型”大坑
這類導師真的是讀研路上的大坑。學生辛辛苦苦做的研究成果,導師隨便揮一揮筆,寫上幾條修改意見,就敢厚著臉皮要求學生把一作的位置讓給TA。
大多數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情況,考慮到要順利畢業(yè),都會選擇忍氣吞聲。但含辛茹苦撰寫出來的研究成果,就像自己親手養(yǎng)大的一個孩子,哪里甘心就這么讓出去呢?于是這篇研究成果,就會變成心里最深的一根刺,心心念念,抱憾終生。
這類導師已經涉及到了學術道德問題。希望學術圈可以保持一片朗朗青天。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現在愿意踏踏實實做學術的老師越來越少。寒窗苦坐趕不上動筆一抄。
跟隨著品德不佳的導師,能夠學到的東西可想而知。大家在選擇導師的時候,也一定要擦亮眼睛,避開這一類天坑。哪怕TA的學術能力再強,也不要去選擇做TA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