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接”什么?該怎么準備?
發(fā)布時間:2022-04-02 吏學教育網 訪問 : 168春季開學后,很多大班孩子的家長或許已經在考慮孩子升小學的事了。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生節(jié)點。
面對就要升入小學的孩子,家長欣喜與擔憂的情緒交雜,欣喜在于孩子又長大了,擔憂的是孩子能否適應小學的生活?幼小銜接究竟“接”什么?該做哪些準備?
國家對幼小銜接非常重視,無論是教育部出臺的“雙減”政策還是“幼小銜接指導意見”都強調要科學銜接,而這離不開家園攜手,教師有責任指導家庭做好入學準備工作。
為此小編特意準備了此期幼小銜接主題推文,一起來看看吧!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接”什么?
幼小銜接,怎么準備?
二、生活準備——鍛煉自理,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準備,是指幼兒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主要包括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習慣、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護能力,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日常勞動。在幼兒園階段,教師、家長可以幫助孩子:
1、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建議家長配合幼兒園調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兒早睡早起、按時入園;同時以身作則,以規(guī)律作息影響幼兒。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自覺洗手,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huán)境中讀寫畫,連續(xù)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注意用眼衛(wèi)生等等。
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建議家長引導幼兒做好個人生活管理,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首先,可通過語言提示等方式,幫助幼兒逐步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廁,根據天氣變化和活動需要增減衣物。
其次,為孩子提供專用的個人物品存放設備或空間,引導幼兒自己分類整理衣物、圖書、玩具、學習用品等。
最后,引導幼兒逐步樹立時間觀念。家長可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感知時間(例如“1分鐘挑戰(zhàn)”游戲、10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等),學會按時作息,做到守時不拖沓。
3、增強安全防護意識
建議家長加強幼兒安全教育,做好如校園、社區(qū)、交通安全等的規(guī)范講解,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向家長推薦相關的教育資源,如繪本和視頻等。
4、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
建議家長鼓勵幼兒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擺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掃地、扔垃圾等,并指導他們學習正確的方法。家長也需以身作則,分工做好家務勞動。
同時,注意引導幼兒尊重生活中身邊的勞動者,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四、學習準備——激發(fā)興趣,提高綜合的學習能力
學習準備,指幼兒需要在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主要包括呵護幼兒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儲備好基礎的學習能力。
1、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問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品質。家長切莫為此不耐煩,應守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接納、鼓勵他們對新事物的觀察、思考和探究,及時回應他們的問題;并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豐富的材料,支持他們持續(xù)、深入地尋找問題的答案。
2、保持活躍的學習動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為幼兒提供接觸社會和自然的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yǎng)聽與說、閱讀與反饋、理解與實踐的能力,如:引導孩子做一些前書寫準備,在看看說說、涂涂畫畫中學習漢字的構成,或嘗試用學過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等。
3、儲備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
專注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計劃能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力”。
到了大班下學期,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專注力和堅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戲和活動,比如玩拼圖、迷宮、積木游戲,或是閱讀、畫畫等。
此外,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機去考慮、討論和組織闡述自己的觀點,支持其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同時,引導孩子有計劃地做事,鼓勵他們自己制定一些活動計劃,如嘗試安排周末的活動或日程等。
結 語
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教師、家長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銜接準備。
相信在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的攜手努力下,孩子們一定能夠順利、有序地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