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
發(fā)布時間:2020-11-04一、考題回顧
題目:孔雀東南飛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先秦的《詩經(jīng)》起源,就拉開了中華詩歌的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浪漫的民族,中國有很多流傳久遠、深入人心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而且大多以愛情為主題,表現(xiàn)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種最樸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東漢末年,一個叫焦仲卿的廬江小吏,一個叫劉蘭芝的賢惠女子,夫妻相愛卻不能相守,演繹了一出“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根據(jù)學生預習,出示課件介紹漢樂府詩歌特點及《孔雀東南飛》。
明確:“樂府”原是官署的名稱,是西漢初年出現(xiàn)的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來演變成詩體的名稱。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完全由機構的名稱變成詩體的名稱。
漢樂府民歌:內容上“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注重寫實;表現(xiàn)形式上是雜言和五言,取代了《詩經(jīng)》的四言體和《楚辭》的騷體;寫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對話、人物心理和細節(jié)描寫,語言樸素生動,詩末揭示寫作目的。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最早見于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與《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璧”。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停頓、節(jié)奏,疏通文中重點字詞,掌握字形字音。
明確:(1)箜篌 公姥 伶俜 葳蕤
(2)通假字:取,通“娶”。簾,通“奩”。
(3)偏義復詞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這里專指婆婆。
(4)古今異義詞
守節(jié)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規(guī)則,今:婦女不改變情操)
3、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復述選段的故事。
明確:蘭芝被遣——夫妻誓別。選取部分復述。
焦母刁難蘭芝,蘭芝表明態(tài)度,毅然請歸。焦仲卿向母親求情無效,夫妻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三)深入研讀
1、以劉蘭芝自請遣歸的陳辭作為開篇,開門見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間的矛盾。蘭芝自述她十三歲至十七歲待字閨中生活的經(jīng)歷,意在表明什么?這是一種什么手法?
明確:運用鋪陳排比,自述生活經(jīng)歷。
從縱的方面看,按時間順序,刻畫出了蘭芝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蘭芝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及文化修養(yǎng),以及聰慧多藝、勤勞能干、果斷堅決——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證明“女行無偏斜”,焦母對她的指責毫無道理?!景鍟簞⑻m芝 聰慧多藝、勤勞能干、果斷堅決】
從橫向羅列數(shù)字看,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
2、體味焦仲卿與母親及蘭芝的對話,理解其作用。
明確:(1)通過焦仲卿之口證實蘭芝是無辜被遣,表現(xiàn)了蘭芝和焦仲卿夫妻恩愛。
(2)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雖然很愛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但在母親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蘭芝,對未來還有一絲幻想?!景鍟航怪偾?懦弱】
(3)塑造了一個專橫蠻狠、頑固而有心計的封建家長形象。焦母面對兒子的請求,不為所動,反而勃然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顯得專橫而頑固。【板書:焦母 專橫蠻狠、頑固而有心計】
(四)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
(五)小結作業(yè)
封建時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難想象的,伴隨的將是屈辱、孤獨和凄涼,那么蘭芝回家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結局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回去自讀文中余下部分,想一想造成劉蘭芝與焦仲卿愛情悲劇的原因是什么?詩中又是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下節(jié)課一起討論。
【答辯題目解析】
1、詩歌還有什么其他的鑒賞方式?
2、結合本學科,談談如何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
一、考題回顧
題目:將進酒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導入。
2、解題:將字的讀音、字義并聯(lián)系《詩經(jīng)?衛(wèi)風?氓》詩句“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將”的意思加深對詩題的理解?!景鍟鴺祟}】
(二)整體感知
1、聽古唱,感受詩歌的情感。請學生說說聽后有什么感受。
明確:對李白的這首詩,大家都有了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這種認識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聲調昂揚、激越)
疑問:大家讀得慷慨激昂,讓人聽了不禁熱血沸騰。但我們都知道詩人的情感是豐富的細膩的,此詩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僅僅只是慷慨激昂,我們的朗誦是不是就只用一種昂揚的調子呢,這樣是不是對詩文的理解有點膚淺呢?
2、背景了解,教師給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將進酒》約作于公元752年,李白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個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人生快事莫過于此,但此時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公元744年,唐玄宗“賜金還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離漂泊。
(三)深入研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讓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jié)奏,明確個別字詞讀音。
2、討論問題,理解詩意和詩人情感變化。
(1)宴飲后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并說出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
形象:大醉,酣臥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芭胙蛟着G覟闃罚瑫氁伙嬋俦??!薄皩⑦M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薄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p>
(2)李白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啊?從詩歌的內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嗎?
學生討論后明確: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銷萬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寫作背景進行解釋。
(4)播放朗誦錄音,讓學生找出李白的愁懷在詩中具體表現(xiàn)為怎樣的情感變化過程及相關的句子?!景鍟撼睢?樂-憤-狂】
(5)全班分兩部分,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作者情感。
(四)鞏固提高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tài)。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chǎn)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呦!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依據(jù)板書總結今天所學內容。
作業(yè):請學生在李白廣為傳誦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出在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樣的一個李白。
【答辯題目】
1、意象是什么?結合本首詩歌,請你談談如何對“意象”進行教學?
2、請說一下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
一、考題回顧
題目:拿來主義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聞導入
1、出示電視劇《瑯琊榜》引進到韓國和《來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國的新聞。
2、提問學生:“你們對這種文化引進和輸出有什么看法?”
過渡語:“那我們來看看魯迅先生對文化的輸入和輸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進入今天課文?!薄景鍟n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通讀全文,然后教師播放課文錄音。教師強調要讀出諷刺的語氣。
2、請學生思考并與同桌討論這幾段文字主要在論證什么觀點。
3、學生會回答出:主要論證什么是真正的拿來主義。
過渡語:“那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去論證他的觀點的?”
(三)深入研讀
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論證方法。
1、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論證方法的使用。
明確:比喻論證,把文化遺產(chǎn)比作大宅子。把對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態(tài)度分別比作“孱頭”“昏蛋”和“廢物”,而這三種對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別對應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態(tài)度:孱頭——懦弱無能,不敢面對。昏蛋——不分好壞,全盤否定。廢物——不分好壞,全盤接受。
2、學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論證。
明確:魚翅——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鴉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與糟粕并存的東西,煙具——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姨太太——純粹的糟粕。對應的四種態(tài)度:吸收(使用),批判地吸收,作為史料存放,堅決拋棄?!景鍟哄铑^ 懦弱無能;魚翅 精華;鴉片 糟粕;煙具 舊形式;姨太太 純粹的糟粕】
3、比喻論證有什么作用?
明確:比喻可使語言生動;描摹可使語言形象;反語可使語言辛辣;夸張可使事物在變形中現(xiàn)出真相。這幾者結合起來,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態(tài)度融入語言,從而使語言生動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長。所有這些都加強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的諷刺與奚落?;橄鬄樾蜗?。顯示諷刺的魅力。
4、再讀課文,帶著辛辣諷刺的語氣。
5、讓學生閱讀最后一段。提問學生:“拿來”者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明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6、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和發(fā)言?!拔覀儗Υ齻鹘y(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應該是怎樣的態(tài)度,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拿來主義?”
明確: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板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學生再次讀全文,注意讀出諷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談談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和外國文化的關系。
明確: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可播放相關文化引進與輸出的資料。
(五)作業(yè)小結
小結:魯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義,需要我們細細體味,慢慢咀嚼。
作業(yè):找出魯迅其他的文章讀一讀。用比喻論證去寫一篇議論文論證你的觀點。
【答辯題目】
1、本篇課文理解起來有些難度,請問在講解時要注意什么?
2、這篇雜文在寫法上主要有什么特點?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遠古時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屈原的仰望宇宙發(fā)《天問》,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聞名中外的“愛國飛行師”馮如……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jīng)做了幾千年。然而,只有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吧裰邸蔽逄栵w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舉國歡慶,我們喜悅,自豪!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飛天夢想到底是如何變成現(xiàn)實的。今天,我們有幸了解到這個歷程,解開先前的種種疑惑。那么,就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而驕傲自豪的“飛天”歷程。【板書: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整體感知
1、新聞一般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尾五部分。
2、學生通讀全文,理清本篇新聞的脈絡:找出導語、主體部分。
明確:導語(1—3):具體說明“神五”發(fā)射時間、地點和意義;主體(4—9):介紹自1957年至1960年中國人的“飛天”歷程。
(三)深入研讀
1、朗讀全文,提問:在導語中作者是怎樣寫“神舟”五號發(fā)射的時間、地點和意義的?
明確:描述式+評論式。具體描寫了“神舟”五號飛船的發(fā)射,點出發(fā)射的時間是2003年10月15日,地點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采用評論的方式,點明“神舟”五號發(fā)射的意義是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景鍟簩дZ——描寫式、評論式】
2、閱讀本篇新聞的主體部分,提問:作者采用什么方式來寫該篇新聞的主體部分?
明確:“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以時間為線索,以中國航天史中的具體事件為內容,如: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衛(wèi)星,激勵中國立項研究;1958年,毛澤東提出“人造衛(wèi)星”計劃,專家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方案;1960年,第一枚液體火箭發(fā)射成功……【板書:主體——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
3、小組討論:新聞報道強調即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明確:新聞報道的確有即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jīng)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4、綜合全文,了解標題含義。
明確:①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過程;②中國的航天夢經(jīng)過了多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四)拓展延伸
讓我們一起來觀看“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紀錄片,再次深入地感受這段艱難卻又輝煌的歷史!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我們有更充分的理由展望未來,中華民族的問天之路永無窮盡,浩瀚深邃的太空必將留下中華兒女更加燦爛輝煌的足跡!繼“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后,我國又陸續(xù)發(fā)射了幾艘神舟系列飛船,其中距今時間最近的是“神舟”十號。
作業(yè):試以新華社記者的身份寫一則新聞,報道“神舟”十號發(fā)射情況。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動物視頻,引發(fā)學生思考視頻中的動物們都在干什么?通過學習這一課,或許你就會懂得,生活中不是缺少科學,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科學的眼睛?!景鍟n題】
(二)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作者對哪些動物的行為進行了詳細地論述?
明確:葉猴嬉戲、渡鴉滑雪、露脊鯨舉尾鰭。
(三)深入研讀
1、閱讀課文,作者列舉的這三個例子是否是動物游戲行為的簡單羅列?說說這樣開頭的作用。
明確:三個例子不是簡單羅列,而是注意了取材區(qū)域的不同,突出了動物游戲的普遍性也就突出了對此研究的意義。運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引出說明的問題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面對動物的游戲行為,專家們又是如何給這些游戲分類的呢?
明確:單獨游戲,動物無需伙伴,個體獨自游戲;戰(zhàn)斗游戲,動物兩個以上個體參加,是社會行為,看似戰(zhàn)斗激烈,但雙方的攻擊有分寸,不會引起傷害;操縱游戲,支配環(huán)境,操縱周圍事物?!久鞔_:行為:單獨游戲、戰(zhàn)斗游戲、操縱游戲】
3、小組討論,作者圍繞著動物游戲進行了列舉和分類,一般的說明文文字總是有些枯燥,可本文卻充滿了趣味,為什么?請舉例說明。
明確:①它們依仗長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樹枝上玩著“走鋼絲”和“倒立”的把戲;它倆相互推擠,好像竭力要把對方推下樹去,可被推的一方總是抓住樹枝,巧妙地跳開去,絕不會失足墜地。
通過一系列動詞“依仗”“玩”“推擠”“抓住”“跳開”及修飾語“竭力”“巧妙”的運用,形象地描繪出了葉猴游戲時調皮、可愛、靈巧的姿態(tài)。
②一群北極渡鴉發(fā)出歡快的聒噪聲。它們飛上坡頂,像小孩坐滑梯一樣一只挨著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飛上去。
明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人們難以見到的北極渡鴉玩耍的情景與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戲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使讀者可以想象北極渡鴉的天真可愛。
③每當刮起大風時,成群的露脊鯨把尾鰭高高舉出水面,正對著大風,以便像船帆似的,讓大風推著它們,得意洋洋地“駛”向海岸。
明確:運用擬人化的筆法,刻畫了露脊鯨游戲時怡然自得、悠閑輕松的姿態(tài)。
4、播放動物世界,結合課文談談你有什么啟示?
明確:面對未知事物要勤于探索、勇于鉆研的科學精神;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久鞔_:勤于探索、勇于鉆研】
(四)拓展延伸
談談我們當前需要保護動物有哪些?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升華情感。
作業(yè):設計保護動物、愛護鳥類的宣傳標語。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出示赤壁之戰(zhàn)圖片的PPT,提問:同學們來看一看圖片當中是什么場景?知道這是哪場戰(zhàn)爭嗎?(生答赤壁之戰(zhàn))
聽到戰(zhàn)爭,我們就會想到流血犧牲,但是當我們站在古戰(zhàn)場,我們胸中又會涌現(xiàn)出一種英雄情懷,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作者蘇軾,來看一看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當中又是怎樣一種情懷,一起來學習今天這一堂課《念奴嬌?赤壁懷古》?!景鍟鴺祟}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提問:生再讀詞,想一想上闕寫的是什么?
明確:上闕:江山如畫的一個場景。
(三)深入研讀
1、提問:江山如畫是什么樣子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請用文中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明確:三個詞――亂、穿、卷。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結合課文進行分析。
明確:從形、聲、色的角度,運用夸張、比擬、比喻的修辭,描繪了一幅雄奇壯麗的赤壁江山圖。【板書:上闋 景 江山如畫】
3、提問:作者是一直在寫景嗎?那他從什么地方開始發(fā)生改變了呢?
明確:沒有一直在寫景,從“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開始改變。
4、生討論:作者在下闋寫道“遙想公瑾當年”,想到了誰?為什么只寫了周瑜一人呢?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確:作者想到了周瑜,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境遇,從而將自己與周瑜作對比。
周瑜 蘇軾
生活: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際遇:功成名就 懷才不遇
5、提問:作者在這里這樣寫的理由是什么?
明確:寫情,情是懷古傷己。【板書:下闕 情 懷古傷己】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作者在這首詞當中他的情緒一直都是懷古傷己嗎?作者最后的情緒是什么呢?(請生用課文原句回答)
明確:并不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作者的感情變化從惆悵到灑脫,應該說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就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請帶著感情再讀一遍課文。
作業(yè):預習《定風波》,試比較兩首詞在風格上的異同。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剛欣賞了北國的秋色,在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之后,大家一定意猶未盡,對于北方的風光,還戀戀不舍,尤其對于北京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還有很多期待。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一篇同樣是描繪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綠記》,體會一下作者深沉的“愛綠”之情?!景鍟}目】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朗讀。
2、理清思路,思考問題,作者在這一部分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囚綠。【板書:囚綠】
(三)深入研讀
1、作者為什么對“綠”如此摯愛,又為何要“囚綠”?
明確:作者在文中不吝筆墨地贊美了“綠”。比如:綠色是多么寶貴啊!它是生命??吹竭@里我就聯(lián)想到歐亨利的一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不幸患上肺病的瓊珊,心情低落。她說,等到那最后一片常春藤落葉的時候自己將死去。畫家老貝爾曼為挽救她年輕的生命,在一個暴風雨之夜將象征著希望的“最后的葉子”畫在了墻上,而他自己卻因著涼死于肺病。老貝爾曼為了愛而死,為了生命而死,可算死得其所,而那最后一抹綠留給生者的是生活的希望,是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景鍟河職狻?/p>
2、文章中采用了象征手法,找出來分享給大家,并思考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聯(lián)系當時中國的現(xiàn)實情況,我們對“綠”的認識應該更進一步,它的不屈,它的頑強正象征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我們知道,作者正是因不屈于日本憲兵的迫害而遭酷刑逝世。作者對“綠”的歌頌正是對中國人民在敵人的鐵蹄下不屈不撓精神的頌贊。一篇文章文質優(yōu)美固然重要,但好的文章貴在立意,它一定是充滿著時代氣息,并結合了作者鮮明的寫作個性,能夠撩撥起人們的閱讀興趣的,它往往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洗禮。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板書:象征——不屈精神】
3、作者“囚綠”后,“綠”有哪些變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樣的變化?
明確:“囚綠”后,作者發(fā)現(xiàn)“綠”有點病損,有一些后悔和內疚,但仍不放走它。在這里,作者對“綠”既怨怒又愛憐,既欲開釋又難舍的兩難心態(tài)表現(xiàn)得很到位?!景鍟壕G病——兩難】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莊子的寓言故事:魯國的郊外飛來一只很大的海鳥,魯國國君很喜歡,就畢恭畢敬把這只海鳥迎進了太廟,演奏《九韶》這樣莊嚴的音樂取悅它,準備了美酒給它喝,宰羊牛給它吃,每天用這樣的禮節(jié)儀式供奉,結果呢?這只海鳥目光迷離,神色憂郁,郁郁寡歡,三天就死了??赐曛竽阌泻胃形??
明確:面對人生百態(tài),面對種種沖突,有多少時候我們站在了他人的立場考慮事情呢?很多的紛爭往往就是因為站在自我的立場,用自己狹隘的眼光去判斷評價,造成了諸多的格格不入。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作者以他的生命唱出一曲綠色的歌,以不屈的意志去迎戰(zhàn)敵人的刺刀。他通過對那一抹綠的歌唱,表達了對中國人民堅貞不屈精神的贊揚,同時引發(fā)了我們對現(xiàn)實的思考,無論怎樣的境遇,我們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難,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靈。
作業(yè):對于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的做法你贊同嗎?為什么?字數(shù)要求600字以上。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古有很多悲秋之作,也有頌秋的作品,請結合題目“秋興”二字,來說說你對秋的感觸。進而走進杜詩《秋興八首(其一)》秋天里的情境?!景鍟鴺祟}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古詩介紹
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指格律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shù)、字數(shù)、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詩體。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
2、教師展示朗讀節(jié)奏。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男生齊讀,女生評價;女生齊讀,男生評價;全班齊讀,學生互評,講師評價。
明確:通過讀詩,注意節(jié)奏、情感的體會;學生互評,教師總結,有助于正文解析。
(三)深入研讀
1、首聯(lián)“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暴ぉふf說你對首聯(lián)的理解?
明確:寫出了夔地露冷楓丹、萬物蕭森的景象。“凋傷”本來寓衰颯之氣,但露是玉露,樹是楓林,反而在蕭索中見出了富麗景象,格調頗為勁健。而言“氣蕭森”,則非但指草木搖落,亦且涵蓋江山萬象,為第二聯(lián)蓄勢。
2、頷聯(lián)“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結合首聯(lián),賞析頷聯(lián)。
明確:承上展開──江間,寫巫峽;塞上,寫巫山。波浪在地,卻說兼天而涌;風云在天,卻言接地而陰。詩人縱目馳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動地寫出了巫山巫峽的蕭森氣象。
3、頸聯(lián)“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頸聯(lián)的描寫有哪些變化?
明確:不再繼續(xù)寫景,轉而由景生情,抒發(fā)感慨,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故園心”實則是思念長安的心情。【板書:景:秋景】
4、尾聯(lián)“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你對尾聯(lián)的理解是什么?
明確:詩人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生活中來。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磥碛忠荒赀^去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景鍟呵椋罕瘒骸?/p>
5、探究情與景的關系。
明確:情景交融?!景鍟呵榫敖蝗凇?/p>
(四)拓展延伸
結合以上分析,對此詩進行散文化的改寫。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yè):請賞析劉禹錫的《秋詞》。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導入)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歌,你對李白詩歌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幾位同學來談。1、李白屬于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中夸張成分非常多。給人感覺非常豪放,他說的東西讓人看了以后過目不忘。2、李白的詩中洋溢著飄逸豪放的感情,他的詩向來直抒胸臆,狂放不羈,非常奔放,傾斜著浪漫主義的激情。李白的有些詩歌在我們讀來雖然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義,但李白詩歌的字里行間都充滿了自己的浪漫主義激情。我們欣賞李白詩歌也要帶著這種感情去欣賞。3、李白主要是豪放,利用大量奇特的想象寫他的詩,我們讀起來會很生動、具體,印象特別深刻。豪放、夸張、豐富的想象,這些都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最具體的表現(xiàn)。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蜀道難》。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義詩歌風格的藝術魅力。(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提示學生聽的時候注意感受詩歌風格,生跟讀,通過聽讀,感受這首詩歌有怎樣的風格。
2、指導誦讀,感受詩風。
樂府詩大多具有詠嘆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有“風人之義”,詠嘆的意味尤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基調,才能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下面試分層加以解說:
①“噫吁……難于上青天”
明確: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這是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禁,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酢笔求@異之辭,“?!薄案摺保涣x重出,極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第一節(jié)朗讀指導:聲音要高亢有力,干凈流暢;要有被震撼的壓迫感,不宜將尾音拉得過長,因為還有下文。
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明確:蜀道能使紅潤的臉色枯萎,應讀出害怕的感情,聲音也應該越來越低沉。
③“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明確: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通過對主旋律的誦讀,詩歌一唱三嘆的風格就體現(xiàn)出來了。
(三)深入研讀
1、通過朗讀課文后,可以得到,哪句話是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板書:難】
2、反復誦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思考:詩歌分別從哪個角度突出了蜀道難。
明確:歷史的角度:不與秦塞通人煙、鳥道、地崩山摧壯士死。
行人的角度:山勢高危,難以度過。
3、李白為什么要極寫蜀道難呢?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他的意圖?
明確: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這首詩以詠嘆為基調,分別說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險,蜀中戰(zhàn)禍之烈,而戰(zhàn)禍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險給割據(jù)者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的緣故。因此,對軍事叛亂的警惕正是詩人的主旨所在?!景鍟菏竦乐?、蜀道之險、戰(zhàn)事之要】
(四)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再次體會蜀道之難及詩歌的豪放。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yè):請你結合作者心境寫一篇讀后感,字數(shù)不限,感情真摯。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早在十年前,老師曾聽過一首京劇韻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說唱臉譜》。其中有幾句唱詞,老師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這里為大家清唱一下: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
在京劇中,曹操為什么一定要是個白臉呢?(曹操這人太奸詐了。)奸詐是性情,體現(xiàn)在言行上也體現(xiàn)在面相上。為了更直觀地表現(xiàn)曹操的這種奸,京劇只能給曹操一個白臉。唯其臉白,才能把他的一個眼神和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都展現(xiàn)出來。但同學們覺得京劇中這種圖譜化表現(xiàn)出來的曹操性格真實嗎?(不真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過他的作品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懷?!景鍟憾谈栊小?/p>
生展示對作者相關及“行”體裁的特點資料搜集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
(二)整體感知
1、跟讀課文,把握詩句節(jié)奏。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輕聲跟讀,在每句停頓處畫上斜線,標明朗讀節(jié)奏。
2、疏通文意
(1)學生小組合作,結合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詩歌意思,并標出疑難之處,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突破字詞上的重點、難點。
老師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誦讀一遍,然后結合課下注釋,揣摩詩意。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進行個體交流,了解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明確:一類是對注釋的推究;一類是注釋之外的理解。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3、掌握揣摩詩意的方法
學生提出疑問,教師予以解決,同時總結揣摩詩意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疑問。
明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睆男揶o、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睆谋磉_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睆恼Z境語法入手,揣摩詩意。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睆氖褂玫涔嗜胧?,揣摩詩意。
(三)深入研讀
1、再讀課文,除了剛剛總結揣摩詩意的方法時,體會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還有哪些藝術特點,請學生獨自思考后到黑板列表格。
明確:
表達方式:議論(言志)與抒情有機結合。
語言:簡約、含蓄。
寫作手法:襯托、用典、起興。
修辭手法:雙關、引用、比喻、設問。
結構:意識流結構、似斷似連、回環(huán)曲折。
2、老師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誦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完成以下任務。思考,在我們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復出現(xiàn),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出來嗎?動筆劃出直接體現(xiàn)出這種情感的詩句。
明確:憂。
3、請一位同學把直接體現(xiàn)“憂”的詩句讀出來,其他同學思考,詩人憂的是什么?
(1)憂的是人生短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板書:人生苦短】
(2)憂賢才難得。師生探討,并找出詩中體現(xiàn)憂的句子。
明確: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景鍟嘿t才難得】
4、一般來說,憂的情感讓人情緒低落,為何同學們在自由誦讀的時候,卻聲音洪亮,情緒昂揚呢?這首詩還表達了曹操心中的什么情感?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明確:實現(xiàn)理想、抱負和志向的自信豪邁?!吧讲粎捀?,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板書:天下歸心】
(四)拓展延伸
1、與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相連的是曹操廣納賢才的胸襟,哪個意象能體現(xiàn)這種胸襟?
明確:山容萬物,海納百川,這種壯景把壯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初中我們學過的曹操的哪些詩句展現(xiàn)了他的壯志?
明確:《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和《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人生不滿百,長存千歲憂。我們憂青春已逝,時光短暫;我們憂生老疾病,親友故去;我們憂年輕時學業(yè)未成,中年時家庭事業(yè)不順利;但這些憂不足以讓我們徒然喟嘆,只要有壯志雄心,我們還有什么可憂呢?請同學們齊聲將課文誦讀一遍。在同學們的誦讀中,我們結束了課堂的教學,希望同學們在人生的大課堂中有大收獲。
作業(yè):可以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相傳王安石推行新法過程中就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情壯志,而且他這種對待事情的執(zhí)著精神,堅定不移的意志就如烙印一般體現(xiàn)在我們本文的許多點滴之處。接下來,讓我們繼續(xù)細細品味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他的這一特點的?【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對文本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文章前兩自然段主要講了記游的內容,默讀全文,回憶一下文章后三個段落講了什么內容呢?
明確:三、四段是寫游洞后的心得;最后一段是記游的結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的籍貫、署名。這是寫游記的常用的格式。
(三)深入研讀
1、齊讀文章第三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回答,文章這一部分內容是如何闡發(fā)的呢?與前面的什么內容有什么關系呢?
明確:作者根據(jù)游華山洞產(chǎn)生的心得感受引發(fā)思考,進而分析原因為何會產(chǎn)生這種感受。與文章第二自然段相互照應?!景鍟河味葱牡谩?/p>
2、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得出結論的呢?
明確:作者通過古人與今人的對比得出結論,古人游覽景物時往往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因為他們深入地思考、深入地游覽;而今人他們所到達的地方是那些容易的、簡單的,對于那些苦難的、有挑戰(zhàn)性的地方往往止步,但那些有價值的、非常之觀,往往不是那么輕易可得的。
3、自由朗讀第三段,并與同桌進行討論,今人如何才能像古人一樣“有所得”呢?這里作者是如何進行論述的呢?
明確:首先,要有志向,矢志不渝的決心。其次,要有充足的體力,身體上為有所得有一個生理上支撐。最后,要借助外物幫助自己,來更好地實現(xiàn)有所得這一目標。然而這三者都具備也沒有做到,就不會難過了。在結尾提出“盡吾志”的處世之道。【板書:志 矢志不渝的決心,力 力量充足,物 外物相助。 處世之道“盡吾志”】
4、默讀文章第四段,并聯(lián)系上下文回答,本段講了什么內容?與前面的內容有聯(lián)系嗎?
明確:作者根據(jù)仆碑上的文字發(fā)出感慨,與前面第一段的內容相互呼應,與古書的失傳相聯(lián)系,得出“深思慎取”的治學之理?!景鍟褐螌W之理】
(四)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討論,談談學習本文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做?
明確:這雖然是王安石在游褒禪山后所得感悟,但用在我們的學習上也恰到好處。處事方面要做到“盡吾志”,只有認清自己,定下合理的目標,才會有正確的行動方向,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學習方面要做到“深思慎取”,只有這樣才不會犯以訛傳訛的錯誤,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板書:“深思慎取”】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回顧本課所學,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結束課堂。
作業(yè):課后搜集王安石其他的作品找來讀一讀,與同學交流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碑斆媾R是屈辱的生還是坦然的死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生,發(fā)憤著書,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fā)憤的英雄,在厄運中不屈的志士,在險境中凜然的豪杰有著深刻的理解;正因為此,他的筆下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強食的戰(zhàn)國,又有誰能憑借大智大勇力挽狂瀾,譜寫一曲英雄的絕唱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兩位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景鍟毫H藺相如列傳】
(二)初讀感知
1、多媒體展示司馬遷生平及《史記》的簡介。
2、初讀課文,請學生通讀全文,結合文下注釋疏通文意,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下列句子:
①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②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具碎于柱矣。
③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④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⑤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⑥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1)請學生結合上下文,同桌兩兩合作翻譯。
(2)請學生分別展示成果,結合學生的問題總結:有一些詞的含義及詞性發(fā)生了改變。
(3)集中講解6句話中含義及詞性改變的詞如下:
①完:使動用法,使……完好;
②急:使……急,逼迫;
③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④懷:名詞作動詞,懷揣著;
⑤歸:使……回去;
⑥刃:用刀殺。
(4)請學生結合以上含義再次翻譯原句,并進行方法點撥:當用常規(guī)思維翻譯不通順時,可考慮是否可通過轉換部分詞匯的詞義及詞性,使語句更加合理、連貫。
3、快速瀏覽課文,誰能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文中的幾個小故事?這幾個故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展開的?
找學生概括,選出其中最佳。
示例:(1)完璧歸趙(2)澠池之會(3)負荊請罪;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的。
(三)深入研讀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前兩段是介紹本文的兩個主人公。傳記的一般寫法,是在文章的一開頭就介紹人物的出身之類。本文開頭對二人的介紹與一般傳記相同,但讀完全文,卻又感到其用意不僅如此,還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開頭簡介廉、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異,更重要的是突顯兩人地位的懸殊,影響的大小,為以后矛盾的引線。
2、教師范讀,邊聽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藺相如出場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相如是在秦國威逼利誘,趙國君臣束手無策左右為難的矛盾中出場的?;⒗侵匾猿乔箬?,城意少而詐騙多,趙王為難,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銳,愈能顯示相如化“兩難”為“兩全”的智勇。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藺相如出使秦國后,與秦國圍繞著和氏璧展開了一場怎樣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較量?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由此可見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矛盾雙方圍繞“保璧”與“騙璧”展開了三個回合的較量:
第一個回合獻璧取璧。獻璧之后,相如敏銳地覺察到秦王“無意”償趙城。章臺接見,美人相伴,狂呼萬歲,君臣上下,沒有一點迎見外臣的禮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計,收回璧玉,然后,對比趙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責秦王無理無償,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來威脅對方,利用秦王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辭謝”割城。
第二個回合,歸璧于趙。相如看出秦城“實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趙王恐,不敢不獻”的話來迎合秦王的虛榮心,一方面向秦王考慮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條件,于是相如采取斷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第三個回合,延斥秦王。藺相如在大庭廣眾之下,援引歷史,揭露秦國歷朝歷代,背信棄義的慣用伎倆,并理直氣壯地告訴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趙國,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無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歸趙”的徹底勝利,化解了趙王的困窘,打擊了秦國的威風,捍衛(wèi)了趙國的尊嚴。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顯示了他成竹在胸,從容應對的大智大勇。
4、請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合作分析“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中體現(xiàn)了藺相如怎樣的形象?
明確:沉著機敏,眼光長遠,有全局觀,為人寬容,將國家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四)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原文還有一段文字: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復伐齊畿,拔之。后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后四年,后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閼與下。
試翻譯這段文字,并說說作者寫這段文字的用意。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文章包含豐富的文言知識,通過三件事,呈現(xiàn)了廉頗和藺相如鮮活的人物形象。
作業(yè):對比閱讀《鴻門宴》和《陳涉世家》,思考司馬遷對于人物的塑造有何共同之處,下節(jié)課分享。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升華情感。
作業(yè):1、背誦本首古詩;2、搜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常見意象。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