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名次的航天服之爭,估計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所全國排名100位開外的高?!嫣洞髮W,可又有多少人知道,40多年前,1978年湘潭大學就被確定為全國16所文理工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
人們一方面贊同時代變化之快,另一方面也親身感受,缺少話語權的尷尬。
7月9日晚間8點整,湖南大學官網(wǎng)發(fā)布了一則《湖南大學 湘潭大學聯(lián)合聲明》,說明了整個“航天服”事情的經(jīng)過,并發(fā)出了“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國家航天事業(y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倡議,而湘潭大學在官網(wǎng)上也發(fā)出了同樣的聲明內(nèi)容。
不知道各位網(wǎng)友怎么看?在“大樹成長營”看來,有這么三層意思。
一、這是湖南大學主導編寫的一則“聲明”,湘潭大學是被動的。首先從聲明的排序來看,湖南大學位于湘潭大學前面;其次是聲明的內(nèi)容避重就輕,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報道不說,只是說了一下過程,讓人感覺好像航天服似乎還是湖南大學的功勞。聲明中“艙外航天服”的成果到底屬于湖大還是湘大竟然沒有明確。
二、個人行為和單位職務行為沒有作出解釋。大家都認可羅建平老師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個人行為和單位職務行為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以前在單位從事的工作和離職后繼續(xù)從事這個工作,又截然不同,何況是集體的貢獻,聲明中竟然沒有一點點體現(xiàn)。
三、聲明對相關報道給湘潭大學帶來的影響和困擾沒有給出歉意,哪怕一點點,相反地,結尾用“讓我們攜起手來為航天事業(yè)作貢獻”這樣的字句,試圖用宏觀的高度抹平微觀的深度,似有不妥。
不過,從總體來說,我們希望這樣的爭議越少越好,畢竟高校的職責都是服務國家和社會,不應將精力浪費在這些紛爭上,但如果是作為湘潭大學校友尤其是相關當事人,或許會“如鯁在喉”,難以言狀。
退一步說,湘潭大學從長遠發(fā)展考慮,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為何這么說呢?
一、想當初,湘潭大學可是全國16所名校之一,可如今被稱為“四非學?!?,令人唏噓。
40年前,湘潭大學可謂風光無限,一路高歌猛進,在1981年就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可地處省會長沙之外,生源受影響等多種因素,學校名聲和綜合實力的下降。
1997年前后,湘潭大學落選211工程,更無緣后來的985工程,由此從原來的重點大學開始逐漸淪為普通大學。
2017年,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發(fā)布,遺憾的是沒有湘潭大學,甚至沒有雙一流學科,而本省的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入選,雖然湖南大學是6所B類高校之一,但影響力和受支持力度不可同日而語。
二、從個人層面來說,當年,湘潭大學中標航天服項目后,讓還是講師的羅建平老師擔任技術負責人,說明湘潭大學敢于啟用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發(fā)展機會。
但遺憾的是,羅老師在完成項目后不久就離開了湘潭大學。從聲明所表述的時間來看,羅建平是2020年博士畢業(yè),如果讀3年的話,應該是2017年考取清華大學,那么羅老師2016年7月從湘潭大學辭職,或許離開時“并不太順利”,他在采訪過程中并沒有強調(diào)前期在湘潭大學的工作,這中間不排除有沒有公布的原因。
由此來看目前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發(fā)展碰到的現(xiàn)實問題,那就是高校人才往往向大城市或者省會城市集中,那些處在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的高等院校面臨的困境,更多的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