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大學生”悄然興起,不爭不搶,考試能過就
發(fā)布時間:2021-11-25佛系大學生”悄然興起,不爭不搶,考試能過就好,這是好事嗎
對于“佛系”這個字,可能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但這里說的“佛系大學生”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智慧和格局”,而是一種“懶”的狀態(tài)。
在大學中,“佛系大學生”悄然興起,他們不爭不搶,對世俗的觀念早已不掛在心上,不會去爭奪班干部和學生會名額,也不會參加社團,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而是“待在”宿舍中打游戲。
沒有所謂的社交,也不愿去談戀愛,只要考試能夠就好,順利畢業(yè),拿到畢業(yè)證書,整個大學生活就會“完美落幕”。
對于大學中的“佛系學生”,很多家長和網(wǎng)友表示,自己看不懂,并不理解地問:這是好事嗎?他們不爭不搶,那平時都干什么,這樣的大學過得有意義嗎?
面對家長們的疑惑,我們不禁思考,為何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喜歡“佛系生活”,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迫于生活的無奈,才選擇了降低欲望。
隨著社會的競爭越發(fā)激烈,各大企業(yè)對學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yè)生面臨失業(yè)問題。
當一些家境和天賦不那么優(yōu)秀的學生,很難看到自己的未來時,久而久之,這種“習得性無助”的心態(tài)就會慢慢增長。
既然競爭如此“痛苦”,不如降低自己對未來的期待值,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對自我“不完美”的接納。
畢竟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愿意放棄自己的人生,這或許就是“佛系大學生”的真實寫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大學生并不用思考“錢從哪里來”,對于00后的學生而言,他們大多生活在經(jīng)濟相對富裕的家庭。
學費和每個月的零花錢都是父母給的,這些被動收入讓很多學生沒有太多的“奮斗精神”。
但如果他們走向社會之后,經(jīng)濟收入從何而來?沒有足夠的能力和體力,他們的生活會很悲涼。
長此以往,這些“佛系大學生”可能會邁向“頹廢和自暴自棄”的方向,家長也會為他們的前途所擔憂,這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但換個角度來看,“佛系大學生”悄然興起,這會不會是一種趨勢,也許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種“自我欺騙”的心態(tài),可如果能利用好“佛系”的積極意義,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調(diào)節(jié)方式。
對于“佛系大學生”而言,不爭不搶,考試能過就好,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對,只要能做好自己,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模樣,這樣的心態(tài)又有何不可。
在社會多元化的當代,我們應該保持一顆開闊的心,凡事都有多面性,很多家長或許只看到了“佛系”的壞處,可換個角度或許也沒有這么糟糕。
“佛系大學生”可以利用更多的自由時間,來思考自己的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選擇一條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前行,這也是一件好事。
寫在最后:
“佛系大學生”悄然興起,不爭不搶,考試能過就好,這是好事嗎?其實凡事都有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
只不過在多數(shù)家長心里,更希望孩子能夠積極進取,不浪費這么多年的讀書時間,但我相信,佛系大學生依然是未來可期,他們在接納自己的同時,也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但“佛系”不意味著“懶惰”,如果大學生只是因為“懶”才變得佛系,那就應該認真反思自己,畢竟家長辛辛苦苦掙錢培養(yǎng)你,不是為了讓大家貪圖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