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種人不適合學小提琴
發(fā)布時間:2020-06-21小提琴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學習的,例如:沒有琴的、沒時間上課和練習的、對學習沒有興趣的、不尊重老師的、沒有毅力的、學習不認真的、出了問題責怪別人的、喜歡偷懶的、有問題就怪的等,這類人群都不適合學習小提琴。
十種不適合學小提琴的人1、沒有琴的人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小提琴,那么學習進度上很有可能落后于其它同學,因為琴類樂器除了基礎(chǔ)的課堂學習外,還要在課后勤加練習,所以沒有樂器的同學不適合學習小提琴。
2、沒有興趣的人
很多學生學習小提琴是因為家長的要求,而不是自己的意愿,俗話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小提琴的興趣不高甚至是厭惡學習,那么學習的時候就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建議家長遵循孩子的意愿,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專業(yè)進行學習。
3、沒有時間練琴的人
小提琴要在課下經(jīng)常練習,做到孰能生巧,如果因為時間緊湊沒有空閑時間的話,建議學習其它簡單的樂器,不然硬著頭皮學下去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還不能真正掌握到演奏技巧。
4、不尊重老師的人
師傅領(lǐng)進門的“師傅”就是老師,老師是傳授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育者,如果學生不尊重老師,那么老師也很難將心比心,將知識傳授給你,只有在充分信任老師、尊重老師的條件下,才能更好的學習。
5、沒有毅力的人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像小提琴這種需要長期學習和練習的課程,如果說沒有毅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從五線譜的認知到小提琴的彈奏,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學會的,所以學習小提琴的學生一定要努力堅持,勤于練習。
6、有問題就怪別人的人
這種人就是沒有責任感的人,出了問題不知道反省自己,只知道責怪別人,不能因為自己上課不認真,而責怪老師教的不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有問題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錯誤,而不是第一時間就去責備他人。
7、認為有錢就能找到好老師的人
認為有錢就能找到好老說這種觀點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對的,雖然大部分有經(jīng)驗的老師收費都不低,但只有適合學生的老師才是最好的,畢竟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高,即使采用自學的方式一樣能學習,所以請老師不能只看價格高低,還要看教學方法是否合適。
8、經(jīng)常不上課的人
如果是花錢報的培訓班,又因為各種理由逃避上課,那么也沒有學習小提琴的必要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要是想學就認真踏實的學習,要是不想學就要盡快找到學習興趣,糾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
9、喜歡偷懶的人
勤奮才能使人進步,學習小提琴不僅要在課堂上認真努力,在課下也不能松懈,如果習慣在學習的時候偷懶,那么每個知識點都不能完整正確的掌握,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類學習不適合學習小提琴。
10、學習不認真的人
學習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效果,如果在上課時不認真學習,只是想打發(fā)時間的話,那么可以說不僅浪費了時間精力又浪費了學費,不如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學小提琴要注意什么從心理上開始,實際上是主觀地確定下自己想學并學好小提琴的思想。首先,第一步自然不用說,那就是堅定你學習小提琴的決心。不管成功與否,如果開始從事一個項目,必須要堅定意志。要有一種“我一定能行”的決心,這種決心將會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要有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這種動機可以是內(nèi)在動機,也可以是外在動機。所謂內(nèi)在動機,就是自己的內(nèi)心要不斷自我暗示,激勵自己練好小提琴;外在動機,可以是將一名優(yōu)秀的小提琴家作為榜樣,或者是以能表演出一首難度很大的曲子為目標。
很多時候,孩子練琴出錯是因為沒用心。這時父母要提醒他們,拉琴時要識別音高、區(qū)別音準、計算節(jié)拍、感受節(jié)奏的強弱……教孩子學會手到、眼到、耳到、心到。
教孩子從“慢”起步,踏踏實實,一點點地“拿下”,把每個音符、每個小節(jié)拉對拉準,指法、弓法不錯位,就像走路,每一步都要留下一個扎實的腳印,為拉好完整的曲子掃除障礙。孩子的耐性和信心,也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磨煉。
可以經(jīng)常帶孩子看音樂會,看同齡兒童的演奏,欣賞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作品,讓孩子產(chǎn)生“我要學”的想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并為孩子選擇一種適合孩子口味的樂器來學。
訓練的難度不應太大,要從淺入深,從易到難,最好用游戲的形式來輔導,可以用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來進行指法練習與樂器知識的學習。